作为经济农作物的大蒜随着其价格行情的走高,给咱们蒜农朋友们带来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这样的话就导致了大蒜的重茬种植的情况比较严重,再加上地膜覆盖,气候变化,种植管理不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异常生长现象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有的属于生理异常现象,有的属于栽培管理技术不当,有的带有普遍性,有的则是在少数地区,少数年份发生。而大蒜的“二次生长”就属于这样的情况。
在大蒜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情况下生长到一定时期,鳞芽开始分化,叶片退化,鳞芽逐渐形成蒜瓣,退化的鳞芽外的鳞片形成了蒜瓣的外皮。但是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大蒜在蒜薹露出之前,蒜轴周围长出5~6片小蒜叶,围着蒜轴生长。这些小叶是新蒜瓣的外皮顺着蒜薹长出的一条长长的新叶,而新蒜瓣的生长点并没有萌动,这样的情况就是大蒜的二次生长,也被我们老百姓称为马尾辫或者说大蒜发叉。根据二次生长在大蒜植株上发生的部位,又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1)外层性二次生长: 大蒜植株外层叶片的叶腋种萌生一至数个鳞芽,鳞芽延迟进入休眠而继续分化生长,形成独瓣蒜,或没有花薹的分瓣蒜,结果在蒜头的外围着生一些排列错乱的蒜瓣或小蒜头,使整个蒜头成为畸形。
(2)内层性二次生长:在大蒜植株内层叶片的叶腋中,正常分化的鳞芽延迟进入休眠,鳞芽外围的保护叶继续生长,从植株的叶鞘口伸出,形成多个分叉。
(3)气生鳞茎型二次生长:蒜薹总苞中的气生鳞茎延迟进入休眠期而继续生长成小植株,甚至抽生细小的蒜薹。发生气生鳞茎型二次生长的植株,常使蒜薹缩短,丧失商品价值,但是对蒜头的影响不大。
(1)大蒜品种的遗传特性。
大蒜二次生长类型及发生的严重程度和品种遗传性有关。比如说像我们豫东平原地带种植的紫皮大蒜,也有叫宋城大蒜的以及一些改良的大蒜品种发生的概率就比较低。大蒜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稳定性有差异,一般只发生内层性二次生长的,不发生外层性二次生长的品种及不发生二次生长的品种,遗传性比较稳定。所以在选择大蒜品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2)大蒜种在收获以后的储藏期间的温度和湿度的不稳定。
蒜种储藏期间的温度对于二次生长有显著影响,地温有促进作用,但不同品种对低温的反应程度有差异。秋播大蒜在收获后,躲在室温下储藏,储藏期间不会遇到容易诱发二次生长的低温和冷凉条件。但秋播大蒜在播种后,从苗期到花芽。鳞芽分化发育期都会遇到地温和冷凉的条件,所以蒜种即使不进行地温和冷凉处理,也有发生二次生长的可能,只是发生的严重的程度较进行过低温和冷凉处理的要轻一些。
(3)大蒜播种时间过早或者过晚。
大蒜播种期如果说过早是二次生长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大蒜播种期于二次生长的关系因品种,蒜种休眠程度,蒜种储藏环境,播种后出苗快慢以及土壤湿度的不同而异,而且播种期早晚对于同一品种的不同的二次生长的类型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比如说随着这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在加上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大蒜的种植的时间应该适当的推迟,豫东地区大蒜种植的时间点在十一国庆节期间比较合适,主要还是要关注这几天的气温的变化,如果白天的气温在17~~23度之间是最适合大蒜种植的。
(4)大蒜蒜种种瓣的大小。
对于蒜种种瓣大小跟二次生长的关系是这样的:大蒜瓣的二次生长株率比小蒜瓣高,但是蒜瓣大小跟二次生长的关系主要还是要取决于蒜种储藏条件和种植密度不同而不同。如果说大蒜种植的太稠的话就特别容易造成外层性二次生长,种植太稀的话容易造成内层性二次生长,所以大蒜的种植要合理的密植比较好既行距22厘米,株距7~~10厘米最合适。
(5)水肥的管理。
大蒜在整个生长发育周期是需要“四水三肥”的,不能够随意的增减大蒜的浇水次水,底肥的选择最好能依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式,既每亩地200斤有机肥加150斤硫酸钾复合肥料或者大蒜专用复合肥。在返青期的时候以追施尿素为主,在大蒜抽薹期和膨大期以追施高钾的三元复合肥为主。氮肥追施过多是大蒜二次生长爆发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广大的蒜农朋友们对于大蒜的追肥应该选择硫酸钾复合肥料为主再搭配叶面肥比较合理。
(6)地膜的覆盖。
现在种植大蒜盖地膜这种模式已经被咱们蒜农朋友们所接受。大蒜盖地膜虽然有增产增收的效果,但是也会使大蒜的二次生长的现象增加。覆盖地膜以后,土壤温度上升,含水量提高,有效养分增多,肥力增高。所以大蒜的整个生育进程都提前,大蒜的植株生长旺盛,花芽和鳞芽分化期提前。花芽和鳞芽分化后常处于日照时间较短,土壤温度,湿度适宜及多肥等有利于二次生长的环境中,使大蒜的二次生长的现象增多。所以盖地膜的秋播大蒜在种植的时候应该比正常种植的时间点推迟3~~5天比较好。
首先就是要为算选择合适的土壤,然后应该是先翻地保证土壤平整了,然后要施有机肥,选择比较好的大蒜的品种,还有就是能够进行种植了,插种的深度一般是在2厘米到5厘米左右,然后及时的浇水,合理的追肥。
大蒜在我国的南北各地普遍种植,北方以吃蒜头为主,冬春季节也吃蒜苗和蒜薹。南方地区以吃青蒜为主,蒜薹是各地都喜欢吃的蔬菜。大蒜从蒜瓣播种入土,历经萌芽期,幼苗期,鳞芽和花芽的分化期,蒜薹的伸长期,鳞茎的膨大期和蒜头的休眠期,且大蒜的生长发育和器官的形成有一定的顺序性。
大蒜的品种资源丰富,各地区都有名优品种,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栽培中,经过如此漫长的演化,产生出了许多类型品种和品系,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大家几乎统一默认为:
一按大蒜外皮颜色分,有紫皮和白皮大蒜,紫皮大蒜耐寒力弱,生长期短,多春季播种于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地区,成熟期较短,多用于蒜头和蒜薹栽培。
而白皮大蒜多数品种抽薹力弱,蒜薹产量低,蒜瓣较熟而辣味淡,多用于腌制糖醋蒜和蒜苗栽培。多数白皮大蒜冬性强,比紫皮大蒜耐寒,多秋季播种。
二按有无蒜薹划分,有蒜薹的是指可以正常抽薹的大蒜,其适应性广,种植的面积较大,全国各地都有栽培。而无蒜薹的则早熟质优,但由于不产蒜薹,所以产值较低,因为少了蒜薹的收入部分。
三按蒜瓣大小划分,大蒜按照蒜瓣的大小分为大瓣种和小瓣种两种。大瓣种蒜瓣肥大,蒜薹粗而长,辣味浓,以收蒜薹和蒜头为主。而小瓣蒜也称为狗牙蒜,蒜瓣细长而不均匀,辣味较淡,不产蒜薹,可适于蒜苗栽培。
四按大蒜叶形划分,大蒜按照其叶片的大小,质地等划分为宽叶蒜,狭叶蒜,硬叶蒜和软叶蒜。
五是按照生态特性划分,大蒜按照其生态特性划分为春性蒜和冬性蒜。春性蒜瓣小而多,春播或近冬播,一般不抽薹。而冬性大蒜瓣大而少,秋季播种可以抽薹。
六是按照成熟期的早晚来划分,又可分为早熟种和晚熟种。
那么根据以上大蒜的品种,再根据自己种植大蒜的目的,是要春播还是秋种,是要收获蒜薹还是不收获蒜薹,仅是为了收获蒜苗,你所在的地方是冬季寒冷还是较温暖,你想早播还是晚播等,最终来确定适合自己和当地环境条件的大蒜品种,不可盲目的选择大蒜品种。
如我们常采用的春季和秋季播种大蒜,春播大蒜从种到收在一年内完成,全生育期90–110天,所以就要选择适合春季播种的大蒜。而秋季播种大蒜,幼苗要经过一个冬天,播种后的第二年才能收获蒜头,整个生育期长达240–260天。由于大蒜品种间存在着熟性的不同,它们的生育期就会存在着差异,在其生长发育和器官的形成过程中,如果受到外界条件或者是本身内在原因的影响,花芽和蒜头有时就不分化,或者是少分化或者是多分化,从而就会出现独头蒜,少瓣蒜或者是多瓣蒜(复瓣蒜)等畸形蒜头,对产量和品质都有影响,最终会影响产值。
所以大蒜播种不宜盲目引种。
以上是因为栽培目的不同而进行大蒜品种的选择,下面重点一下不同的大蒜品种因温度,光照及对二次生长的影响。
一,温度
大蒜喜欢冷凉,南方地区可以露地越冬。大蒜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2–26℃,幼苗期比较耐寒,可耐零下7℃的低温,在冬季月平均最低温度为零下6℃以上的地区,秋播大蒜可以露地安全越冬。但是,不同的大蒜品种对低温的耐受力不一样,白皮大蒜耐低温的能力要比紫皮大蒜强。
所以在冬季寒冷的地区,特别是冬季月平均气温低于零下8℃以上的地区,最好不要选种紫皮大蒜,以免因寒冷而遭受冻害,导致减产,可着重选择白皮大蒜进行越冬栽培。
所以大蒜播种不宜盲目引种。
二,光照
大蒜的生长要求中等条件的光照强度,不耐高温和强光。日照的长度影响大蒜的抽薹,大蒜的抽薹必须通过一定的光照阶段,同时一定的日照长度也是蒜头形成的必要条件。
大蒜通过春化阶段后,还需要在长日照及15–19℃的温暖气候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薹,并促进蒜头的形成。
所以说,大蒜无论是春播还是秋播,都要经过夏季日照时间的逐渐延长,温度逐渐升高的外界环境,才会长出蒜头。但,大蒜不同的品种间对日照时数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异,北大地区的大蒜品种对日照时数要求严格,一般要求14小时以上的日照,南方大蒜品种对日照时数的要求低些,一般是在13小时左右。在日照12小时以下的温暖环境下栽培的大蒜,是不能形成蒜头的,但适宜于叶片的生长,可进行青蒜苗的生产。
所以大蒜播种不宜盲目引种。
三,大蒜品种与二次生长的关系
大蒜栽培中有一种常见现象,叫大蒜的二次生长。何为大蒜的二次生长?
所谓大蒜的二次生长,就是在蒜头收获前蒜瓣就萌发生长的异常现象。大蒜发生二次生长现象,会形成次生蒜,马尾蒜,分株蒜,分杈蒜,复瓣蒜,再生叶薹,母子蒜,带侧枝蒜等多种多样的畸形蒜。大蒜的二次生长不管是春播大蒜还是秋播大蒜都会发生,而且还相当普遍,造成蒜瓣的排列不整齐,既达不到出口的标准,又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使蒜农的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大蒜的二次生长有不同的类型,发生的原因也是很多,根据大蒜二次生长在植株上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外层型二次生长,二是内层型二次生长,三是气生鳞茎型二次生长,除了这三种基本的二次生长类型外,有时同一植株上还会出现两种类型混合发生的情况。
就目前所知,与大蒜二次生长有关的影响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品种的遗传性有关,还有就是大蒜种贮藏期间的温湿度等。
1,品种的遗传性
只发生内层型二次生长,不发生外层型二次生长的品种,如软叶,温江红七星,徐州白蒜,鲁农大蒜,宋城大蒜,天津红皮,上海嘉定蒜,新疆伊宁红皮,青海红皮,甘肃民乐大蒜,乐都大蒜,临洮红,白大蒜,太仓大蒜,土城大蒜,延安白皮,银川紫皮,白皮狗牙蒜,阿城白皮,阿城紫皮,广西紫皮,清涧大蒜等。
内层型及外层型二次生长都会发生的大蒜品种有,金堂早,二水早,彭县蒜,蔡家坡红皮,兴平白皮,苍山大蒜,普陀大蒜,商县黑皮,白河白皮,毕节大蒜,山西紫皮,宝鸡火蒜,呼沱大蒜等。
不发生二次生长的大蒜品种有,陕西宁强山蒜,广东新会火蒜,广东金山火蒜,广东普宁大蒜,广东韶关忠信蒜等。
以上情况表明,大蒜产区对当地的大蒜品种或引进外地品种时,在了解其丰产性和商品性的同时,还应了解其二次生长的情况,尽量选择不易发生二次生长,特别是不易发生外层型二次生长的大蒜品种。
大蒜二次生长类型虽然主要取决于品种的遗传性,但不同品种间的遗传稳定性也有差异。
根据大蒜不同品种的二次生长特性,选择大小适宜的蒜瓣播种,并采用适宜的种植密度,进行不同目的的大蒜生产。例如,我们要想以苍山大蒜来生产商品蒜头,就得选用大蒜瓣播种,且适当密植,如果稀播就会容易出现内层型二次生长的现象。当生产蒜薹为目的时,可采用密植的方式,就可以提高蒜薹的产量,而且还可以减轻内层型二次生长的发生。
2,蒜种贮藏期间的温湿度
蒜种在贮藏期间的温湿度对二次生长有显著的影响,低温有促进作用,但不同的大蒜品种对低温的反应有差异。
如蔡家坡红皮蒜对低温和冷凉的反应最敏感,外层型和内层型二次生长均大幅度增加,其中内层型生长的增加幅度更大。而苍山大蒜对低温和冷凉条件的反应次之,外层型和内层型二次生长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改良型的大蒜对低温和冷凉条件的反应较迟钝,内层型二次生长有所增加,不发生外层型二次生长的特性仍未改变。
蒜种贮藏场所除温度对二次生长有影响外,空气相对湿度也有影响,而且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之间有互作关系。
如苍山大蒜在播种前30天,在5℃和湿度较高的情况下贮藏的蒜种,秋播后,第二年外层型二次生长的概率要比在5℃和较低空气湿度下的蒜种高近2倍。而在15℃和25℃下贮藏的蒜种,不同空气湿度间,无论是外层型二次生长还是内层型二次生长的发生程度均无显著差异。
所以,我们在贮藏蒜种时,为了减少二次生长的发生,要在蒜种贮藏期间不但要避免低温,而且要避免75%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
那么,问题来了,你要从它处引进蒜种,你能确定你所引进的蒜种在贮藏期间的适宜温湿度吗?答案是不可能把?
所以大蒜播种不宜盲目引种。
综合以上几点,所以我们在播种大蒜之前,不要盲目引种它地的大蒜品种,以免因地域不适而造成减产或其他损失。但有一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地区差异和栽培条件差异大的地区进行换种,如山区与平原地区换种,那就是因为要进行大蒜的复壮。大蒜品种因是无性繁殖的作物,在连续种植2–3年后,就会出现植株矮小,棵细叶淡,蒜头变小,瓣小薹细,独头蒜增多,产量逐年下降的问题,这就是大蒜品种的退化现象,就需要进行复壮,而大蒜复壮中的一种措施就是异地换种。但须注意,大蒜复壮所采取的异地换种措施,并不是引进来就可以大面积播种的,一定要注意做好试种工作,只有适合本地区种植,且不会出现二次生长等异常情况下,经过2–3年的播种,才可以恢复生产力,达到一定的复壮效果。
会影响。马尾蒜到后期也能抽生蒜苔,虽然数量多,但是商品价值不大,并且二次抽台大蒜基部也能形成蒜头,但是多为畸形多瓣蒜或散瓣蒜,商品率低,对蒜薹和大蒜质量都有很大影响,从而会影响价格。
马尾蒜是在大蒜生长的中后期顶芽萌发生长出许多细长的丛生叶,形如马尾而得名。马尾蒜最后也能抽薹,形成蒜头,但抽薹晚,薹细小,价值不大,蒜头多为畸形蒜或散瓣蒜,商品性差。防治对策:在大蒜的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根据栽培目的选择种植相应的品种及配套技术,以减少“马尾蒜”的发生。如以独头蒜为主要产品,品种可选择红七星,并进行严格的低温处理,其它的栽培管理措施也要适当提早;如以蒜薹和丫蒜为主要产品,品种可选择早薹蒜、红七星或白皮蒜,不进行低温处理,并采取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科学灌水等措施。